一、专业学习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背景,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、信息管理分析、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理论基础,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、分析、设计、实施和管理等知识体系,熟悉医疗健康行业信息化应用和智慧医院体系,具有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的技术能力,具有网络与信息系统智能运维的技术能力,具有医疗健康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技术能力,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医疗健康及智慧医院信息系统的研究、开发、管理、运维、分析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。并为研究生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二、课程学习的培养目标
《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(本科) 的一门专业限定选修课,通过课堂讲授与实践,使学生了解云计算与虚拟化的基本概念,理解云计算与虚拟化的架构与主要支撑技术。
本课程围绕 VMware vSphere 产品体系,系统讲授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的基本理论,讲解使用 VMware vSphere 产品部署安装进而实现虚拟化的具体方法。更围绕虚拟化平台的日常管理,详细讲解虚拟化平台网络管理、存储管理、虚拟化安全、高可用、虚拟机管理,以及虚拟化平台运维管理与分析等内容。
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应用技术、工程实践为主体,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,对学生在互联网、云计算时代下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三、本门课程考试成绩的构成情况
1、《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》课程总成绩为100分,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%,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%。
2、形成性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、小组讨论、实验实训考核、阶段性测试4个部分组成,其中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%,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20%,实验实训考核占总成绩30%,阶段性测试占总成绩的30%。
3、终结性考核以闭卷形式的卷面考试方式进行,主要考核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。本次考试试卷采用命题组命题,试题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全部内容,知识点分布较广,均衡分布于每一个章节。考核内容具有层级性,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。终结性考核的试题中,客观性题目占40分,主观性题目占60分。从试卷难度分析看,属于中等偏上难度。
四、本次课程考核的整体情况
1、本教学班共计74人,参加考试74人。
2、本次考试整个过程中无漏题、透题现象,考前无划重点现象,考试成绩客观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情。
3、从形成性成绩分析结果来看,学生成绩呈现较好的正态分布,大部分学生(78.4%)集中在80分以上,成绩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较为集中。
最高成绩 | 最低成绩 | 平均成绩 | 中位数 | 及格率 | 标准差 |
95.0 | 64.3 | 84.79 | 85.5 | 100% | 6.35 |
90-100 | 80-89 | 70-79 | 60-69 | <60 | |
16 | 42 | 14 | 2 | 0 |
4、形成性考核各环节来看,小组讨论平均分最高(98.43),且多数学生获得满分(中位数100),阶段性测试成绩差异最大(标准差14.26),说明这是区分学生能力的关键考核项,平时作业成绩最为集中(标准差3.29),学生表现相对均衡,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分布较为合理,能够较好地区分学生水平。
形成性考核环节 | 最高成绩 | 最低成绩 | 平均成绩 | 中位数 | 标准差 |
平时作业 | 92 | 72 | 88.5 | 89 | 3.29 |
小组讨论 | 100 | 38 | 98.43 | 100 | 8.10 |
实验实训考核 | 93 | 49 | 83.34 | 86 | 7.81 |
阶段性测试 | 100 | 44 | 74.66 | 73.50 | 14.26 |
5、从终结性考核成绩分析结果看,成绩呈偏态分布,中位数高于平均数,说明有部分低分拉低了整体水平,近40%学生不及格,需要关注教学效果,成绩主要集中在60-69分段(占43.2%),高分段(≥80分)仅4人,没有学生达到90分以上,最高分仅83分,可能存在试卷难度偏高或评分严格的情况。
最高成绩 | 最低成绩 | 平均成绩 | 中位数 | 及格率 | 标准差 |
83 | 26 | 59.76 | 61 | 62.16 | 11.78 |
90-100 | 80-89 | 70-79 | 60-69 | <60 | |
0 | 4 | 10 | 32 | 28 |
6、终结性考核包括单选、多选、名词、简答以及综合,从成绩分析结果看,多选题得分率最低,是学生的薄弱环节,综合题得分率为49.05%,表现相对较差,学生对名词解释、单选题的掌握程度中等,简答题表现一般,判断题得分率较高。
单选 | 多选 | 判断 | 名词 | 简答 | 综合 |
61.82% | 42.43% | 70.34% | 70.34% | 60.34% | 49.05% |
7、从最终成绩分析结果看,最终成绩分布呈现两极分化:不及格群体保持不变,但中高分段人数显著增加,成绩标准差增大,反映成绩差异更加明显,仍无学生达到优秀水平(≥90分),最高分仅89分。
最高成绩 | 最低成绩 | 平均成绩 | 中位数 | 及格率 | 标准差 |
89 | 26 | 66.89 | 75 | 62.16% | 16.29 |
90-100 | 80-89 | 70-79 | 60-69 | <60 | |
0 | 19 | 25 | 2 | 28 |
8、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对比分析结果看,平时成绩普遍高,可能存在评分标准宽松的问题,期末考试成绩更能反映真实学习效果差异,需要关注期末成绩26分的最低分学生,可能存在学习困难。
考核环节 | 最高成绩 | 最低成绩 | 平均成绩 | 中位数 | 标准差 |
平时成绩 | 95 | 64.3 | 84.79 | 85.5 | 6.35 |
期末成绩 | 83 | 26 | 59.76 | 61 | 11.78 |
五、反映出的问题
从考试结果来看,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上存在明显不足,尤其是在多选题和综合题部分,得分率偏低反映了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弱。此外,终结性考核成绩分布呈现偏态,中位数高于平均分,说明低分段学生拉低了整体水平,这可能与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课程核心内容有关。同时,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间的差异较大,表明平时考核可能存在评分宽松的情况,未能完全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另外,形成性考核中阶段性测试的标准差较大,显示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阶段性掌握存在显著差异,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。这些问题提示教学中需注重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能力的提升,同时优化考核方式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真实水平。
六、给同学们的学习建议
一是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。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、架构以及支撑技术,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记忆,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、积极思考来挖掘其背后的原理。针对多选题和综合题得分率低的问题,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。可以尝试构建知识框架图,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,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,这样在面对综合性题目时就能更加从容应对。
二是要高度重视实践操作环节。既然本课程围绕 VMware vSphere 产品体系展开,同学们就要充分利用实验实训的机会,亲自动手进行虚拟化平台的部署安装、网络管理、存储管理等操作。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,不要轻易放弃,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,可以通过小组讨论、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来克服困难。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,提高自己在网络与信息系统智能运维方面的技术能力。
三是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,注重学习的连贯性。从阶段性测试成绩差异大的情况来看,部分同学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突击学习或者间断学习的情况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同学们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每天固定一定的时间用于复习当天所学内容,并预习后续知识。同时,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活动,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还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。最后,对于期末考试成绩较低的同学,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,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,争取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。
七、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
一是针对学生在理论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环节,尤其是多选题和综合题得分率较低的问题,教师应在课堂讲授中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,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。可以通过设计专题讲解、案例分析等方式,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,并强化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。
二是在实践教学环节,应进一步优化实验实训的内容和形式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,设计难度适中的实验任务,并提供详细的指导手册和参考资料,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操作。同时,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对于部分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,可以通过一对一辅导或小组互助的形式,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
三是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指导。针对阶段性测试成绩差异较大的问题,可以通过设置更多的阶段性检测点,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,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。例如,可以引入在线测验、课堂小测等形式,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,避免因突击学习导致的知识掌握不牢固。
四是教师应注意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间的平衡,确保评分标准的科学性和公平性。可以通过细化评分细则、增加考核维度等方式,使平时成绩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同时,对于期末考试成绩偏低的学生,教师应主动与其沟通,了解其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,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方案,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。